《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15 21:16:19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反思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内容。

2、熟读课文,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细心地观察与实践。

3、在朗读中感受体验哥伦布情感的变化,明白其变化的原因;能运用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过程。

2、感受哥伦布心情的变化,明白其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1、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细心地观察与实践。

2、能运用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整体感知环节,借助预习单,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以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主要采取读中感悟来达到体会人物心情的目标。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找中心句,找关键词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圈画、注释、交流等形式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拓展作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4、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作出评价。

四、教学准备:

1、学生:认真读课文,完成预习单。

2、教师:查看学生预习单。

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质疑课题,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激发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的欲望。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共性的、重点的作为学习的目标,如:维生素C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作用?它是怎么被发现的?谁发现的?等。而其他一些简单的能立刻做出回答的则及时回答。)

2、同学们真会提问题。爱动脑筋、爱思考是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好多的发明、创作就是在这些不经意的提问、思考,进一步探索研究后得到的。

(二)、检查预习

出示预习单:

1、检查生字,指名读,说说你是怎么识记这些生字的。(针对学生的识记情况及时作出评价。其中,重点指导“乏、适”的写法,捺要长一些。)

2、积累词语。

路程 缺乏 艰苦 浑身无力

物资 适量 危险 又惊又喜

指名读,

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通、读顺。

想一想每一段都讲了什么?

2、交流初读理解。

通过读课文,课前提出的问题你解决了哪些?(学生大体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不必做细致的分析。)

交流哥伦布的有关资料,齐读第一自然段。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在多读课文、了解每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品读课文,理解航海生活的“艰苦、危险”

1、课文时围绕着哪句话写的?(那时、航海生活不光十分艰苦,而且充满危险。------引导学生明白这是对航海生活总的感受和评价,全文也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这句话中关键词是什么?(艰苦、危险)齐读这句话。

2、小组合作探究

先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作注释。小组内讨论:哪些句子写出了航海生活的艰苦?哪些句子写出了航海生活的危险?说出你的理解。

3、交流并读书推进读懂:

(1)体会“艰苦”

出示:船员们在船上只能吃到黑面包河咸鱼。

“只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指导朗读,要重读“只能”(引导学生理解船员们食品的单一,为下一步理解得“怪病”的原因及治疗的方法作下铺垫。)

同学们想一想除了食物的单一,可能还有什么艰苦?(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航海生活的艰苦。)

(2)体会“危险”

出示:最可怕的是在航海期间很容易得一种怪病,病人先是感到浑身无力,走不动路,接着就会全身出血,然后慢慢地死去。船员们都把这种怪病叫做“海上凶神”。

“海上凶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得了这种病会怎么样?

“最可怕”说明了什么?

“先···接着···然后···”写出了这种怪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练习用“先···接着···然后···”写一句话,来表现事情的先后顺序。

指导朗读,读出“海上凶神”的可怕。(通过理解“海上凶神”的可怕体会航海生活的危险。) 齐读这句话。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语

“路程、缺乏、艰苦、浑身无力、物资、适量 、危险 、又惊又喜”同位互相订正。

2、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3、老师总结导入:哥伦布带领的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生活非常艰苦,只能吃到黑面包和咸鱼;而且很容易得“海上凶神”的怪病。那么这种怪病和课题中的“维生素C”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哥伦布,跟随他一起去经历一次危险而又难忘的奇迹之旅。(这些导语,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二)精读课文3---6小结,体会哥伦布心情的变化。

1、同学们自读课文3-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哥伦布心情变化的有关词句。用“先···然后···最后···”说说哥伦布心情的变化。

2、精读每一小节,小组内说说哥伦布心情变化的原因。

哥伦布的心情先是( )因为( );接着他的眼里噙着泪水是因为( );然后( )是因为( );最后( )那是因为(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填空帮助学生理清哥伦布心情变化的过程以及变化的原因。)

3、交流引导,并指导朗读。

(1)出示:望着四周一片茫茫的海水,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

为什么“心情十分沉重”?(联系第二自然段得这种怪病 ……此处隐藏14165个字……哥伦布心情变化为线展开下面四个自然段的教学。在教学中多以想象画面的方式来切身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变化。最后,教学课文第七、八自然段,也就是故事的结局时,我采取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课文情节的把握,同桌之间一人扮演哥伦布,将船员起死回生的奇迹复述给医生听,一人扮演医生代表,将研究成果告诉哥伦布,并向他表示感谢。最后,我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或启发吗?”然后,我通过出示名言的方式进行总结,两句名言分别是爱迪生的“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与爱因斯坦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文上到这边就结束了。

上完课,我进行了反思。我觉得这篇课文我教得太浅了,很多句子没有反复地带领学生去好好品读揣摩,其实这则故事是可以往深处教的。就如哥伦布的心情变化,是否可以让学生们概括出来,从而把文中的“十分沉重”、“噙着眼泪”、“越来越沉重”、“又惊又喜”替换成表示当时心情的四字词语呢?这样既使板书工整,也锻炼了学生们的概括能力与思维能力。同理,这篇中值得一一推敲的语句还有很多,只有反复地去品、去读、才能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使学生们都沉浸在这16世纪的航海之旅中。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反思13

从课题《维生素C的故事》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生动感人的科普故事,它以故事的形式,揭示了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不仅给人以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且以生动的情节让人感触颇深。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那就比较平板,我在教学时,给学生出示关键词:怪病——奇迹——揭秘,按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请文章的层次,依循这个路子展开教学。分析课文时,由“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这一点突破,紧扣疑点,探究产生的缘由,紧扣疑点,引导探究维生素c的发现,这样瞻前顾后,理解全篇。文

章的主要人物是哥伦布,中心事件是“奇迹”,所以在教学时重点放在了对“奇迹”的理解上,同时兼顾哥伦布的感情变化,抓住两个“沉重”,理解哥伦布的心情,让学生感悟前者侧重忧虑、发愁,后者侧重悲哀、伤悼。通过这个词来体现“哥伦布”遇上得怪病船员居然起死回生的奇迹时的惊奇心情,从而感受他迫不及待,刻不容缓的激动心情。最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教学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反思14

《维生素c的故事》讲完了,真的是讲完的,没有什么导入、新授、总结、拓展,纯粹就是讲故事。

为了吸引学生眼球,先给他们说说坏血病——

病因和发病情况:

主要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而致病,人工哺乳婴儿及成人食物中长期缺乏新鲜果蔬菜(嗜酒、偏食等)、或长期感染对维生素c需要量增多时,可患本病。

  症状:

维生素c缺乏后数月,患者感卷怠、全身乏力,精神抑郁、虚弱、厌食、营养不良,面色苍白,牙龈肿胀、出血,并可因牙龈及齿槽坏死而致牙齿松动、脱落,骨关节肌肉疼痛,皮肤淤点、淤斑,毛囊过度角化、周围出血,小儿可因骨膜下出血而致下肢假性瘫痪、肿胀、压痛明显、髋关节处展,膝关节半屈,足外旋,蛙样姿势。

  预防:

(1)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调中丧失。人工喂养婴幼儿应添加含维生素c食物或维生素c。疾病,手术后,吸烟者、口服避孕药时、南北极地区工作者均应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量。

(2)对症处理 如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止痛,有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给铁剂。重症病例如有骨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用维生素c治疗后血肿可渐消失,骨折自能愈合。

虽说大部分是术语,可孩子们却听得很认真,估计是担心听不懂吧!在我的俗语介绍下,孩子们还是搞清楚了什么是坏血病。

接下来自然是要讲一讲维c的故事了。这个故事不需要我多讲,书中现成的。那就让孩子们自由阅读,然后复述一下主要内容。内容简单易懂,复述也不困难,于是让孩子们在复述过程中用上文中的几个词语——浑身无力、蓬头垢面、又惊又喜。算是增加难度,顺便将成语的意思了解一下。

最后给孩子们讲了讲哥伦布、麦哲伦的故事,让孩子对航海知识多少有一点了解。

40分钟的时间就这么过去,我也不清楚这样是否算是课堂教学。可我总觉得在这样的课文上抠字眼似乎也是不太适合的。毕竟完整的主题很清晰,学生一读也就明白了。如果还是反复在这上面琢磨,还不如讲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呢?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反思15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这2点我都做得不是很好,如何突破难点是今后我要努力的。

第一课时我学完第12两个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我是以让学生看维生素c导入第二课时的。但维生素c只是空摆设,起不了作用,有时看似花俏的东西,却是不可取的。如果换成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导入更好些,可以直接过渡到默读3——6自然段,找出写哥伦布情感变化的词语。导入课题是非常关键的,关系着整节课的效果。

这节课我是抓住哥伦布的情感变化:由心情十分沉重噙着眼泪,点头越来越,越来越,又惊又喜这条线索来理解课文的。主线是对了,但中间的过渡衔接不够自然。如:当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时,病重的船员决定怎么做?自然过渡到他为什么噙着眼泪。诸如此类,我反思后觉得我把哥伦布与船员之间的联系拖得太开了,变成抓哥伦布就只关注哥伦布,船员先别开不说,处理时太死了,不灵活。

分析课文不可能独立出一部分孤零零的理解。我单独解决完哥伦布的线索,再让学生自学解决问题分析船员的表现,问题如下:

1、病重的船员当时怎么对哥伦布说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

2、病重的船员再荒岛上靠什么维持生命的?

3、重的船员为什么能转危为安?

4、“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原因是什么?我让学生分组解决问题,但我没把这几个问题与课后的问题4联系起来,这是一大败笔,问题出示失去意义。单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第2个问题就太简单了。课后问答题有时就是这篇课文要解决的重要点,充分利用课后问答题,是解决课文内容的关键。

这节课读得太少了,特别是第三自然段“哥伦布心情十分沉重”与第四自然段“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我没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因此学生也读不出感情来。当哥伦布心情越来越沉重时,要引导与前面胜利返航高兴的心情对比,注意读好“这次探险的成功,是用十几个船员的生命换来的呀!”注意这里感叹号的读法与平时感叹号读法的区别。我在处理第5自然段与第6自然段间的过渡比较好,只是要读出“哥伦布又惊又喜”要靠老师的情境创设。可见较难理解的内容老师一定要引导。苏教版的课文读还是比较重要的,一定要多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适时给予不同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在课堂上我的评价语单调且一直重复,都是“很好”“不错”“很棒”。经过陈老师的点拨。让我觉得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是很关键,它可以起到激励学生对朗读感兴趣,激起学生的热情。我想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身的知识,已是燃眉之急。以前有句老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很重要。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