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教案 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教案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音乐教案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两只小象》,初步感受三拍子的歌曲风格,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中小象的神态。并积极参与歌词编创活动。
3、能够准确地运用各种动作感受歌曲的节奏,为歌曲的表演增色。同时巩固3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
4、通过听、唱演说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只小象》。能大胆积极地参与表演。教学难点:正确掌握休止符的用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音乐配套教学课件、多媒体播放系统、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
(以学生熟悉的歌曲音乐作为课前律动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师创设的音乐故事情境之中。)
2、故事激趣、练习节奏
(1)师:大家都知道,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这一次,他们要召集森林里所有的动物们一起开一个音乐会。动物们知道了可高兴啦!你们看,都有谁来了。认识它们吗?(随老师摹仿它们)
(2)发声、节奏练习。
出示小动物课件(猫、狗、鸭、羊、鸟等)
X—/X—/XX/XX/XXXX/XXXX/
喵喵呱呱呱呱布谷布谷布谷布谷
说说这些动物们的叫声有什么不一样。
3、出示象妈妈和小象的课件。
利用音乐会的节目引出大象妈妈和小象,并让学生摹仿大象走路的样子。
生:(1)看节奏谱分别边念边模仿三种脚步声。
(2)用各种方式表现出三拍节奏。
二、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1、创设情境。
大象妈妈今天特别高兴!她呀要送给小象们一首歌,你们想听听吗?
2、播放《两只小象》。
生:聆听,感受。(学生随音乐做大象走路的动作)
3、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象的音乐形象。
(1)小象在河边做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歌曲中哪一句词出现的最多?(衬词:哟罗罗)
教师: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
4、师:那么请你们也在音乐声中轻轻地、慢慢地走过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用手代表小象的长鼻子,象它们那样勾勾鼻子,握握手好吗?
生:再次聆听,在音乐声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勾一勾”。
5、学习歌词:师生接龙按节奏朗读歌词:
(1)教师读单小节歌词,学生接双小节“哟罗罗”衬词。
然后师生交换读;学生完整齐读。
(2)学生跟着琴伴奏念歌词。
6、演唱歌曲。
学生跟着琴伴奏演唱,注意表现了小象什么心情?
用亲切活泼的歌声表现小象河边嬉戏的情景。
7、观看《两只小象》动画。
师:两只小象相处的怎么样?我们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呢?
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8、出示大象图片。
小动物们都非常的可爱,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
9、学生跟着课件伴奏音乐演唱歌曲。进一步表现两只小象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
三、团结协作、表现歌曲
1、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为歌曲配上简单的舞蹈动作。
2、连续播放《两只小象》的音乐。
3、邀请几对好朋友,自愿上台表演。
4、学生评价,老师点评,选出“最佳合作奖”和“最佳表演奖”,并给予奖励。(鼓励全体参与,培养协作能力,激发竞争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激发兴趣、编创歌词
1师:来参加这次狂欢节的动物有很多,你们想想还会有谁呢?
生:小猪、小狗……
师:他们也带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了,请你想想他们又会怎么唱呢?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歌词创编,老师巡视、指点。
3、老师弹琴,各小组按次序展示编创成果,评选出“最佳创意小组”,掌声表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歌词编创,激发灵感,提高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编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五、拓展延伸、舞出教室
1、师小结:天色不早了,这次的森林音乐会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今天玩的开心吗让我们邀上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唱着跳着结束这堂愉快的音乐课吧!
2、播放《森林的歌声》音乐,生听着音乐跳舞、哼唱,在音乐声中欢歌欢舞地离开教室。
小学音乐教案 2一、教学内容:
欣赏《渔舟唱晚》
二、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五、教学过程:
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 ……此处隐藏18667个字……一遍。
5 跟琴初唱一遍。
6 纠正四分休止符,加上手势唱一遍。
7 分组唱。“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反应力,我出左手表示这边的同学唱……哪一组没接上就算输。”
8 敲锣打鼓唱一遍。“我觉得就这样唱还不够热闹,你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气氛变得更加热闹?”(——)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带领学生用凳子当鼓,边敲边唱一遍。重点强调最后一乐句。
9 将所有活动和合起来演唱一遍。
四 制造情景,结束活动。
师:“听,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期待新年的到来。”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数倒计时,然后听新年的钟声,“喔~~~~,过新年了,”踩气球(放鞭炮)表演唱《新年好》,学生边舞龙、扭秧歌、敲锣打鼓,边唱《龙咚锵》结束新课。
小学音乐教案 15一、教材分析
阿伦·科普兰是美国现代音乐的倡导者。1920年创作的《猫和老鼠》是一首既展示技巧而又诙谐有趣的钢琴小品。谐谑曲:名字来源于法文“开玩笑”一词,从十八世纪起,谐谑曲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体裁,而且经常作为古典组曲的一个乐章。很多古典乐派的作曲家还把这种体裁应用到了交响乐中,一般作为第三乐章的主题出现。
在这部作品中他运用了自己特有的"跃进武"旋律,紧张不安的活跃节奏.快速的托卡塔音型,朴实清晰的色彩和富于广度和深度的想象力.这独具特色的音乐创作风格首次展现在人民面前,成为了青年作曲家科普兰的代表作.
音乐联想在曲目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科普兰曾经说过联想对音乐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CatandMouse在英语中是个成语,带有“欲擒顾纵”的意思,猫通常喜欢玩“捉老鼠”的游戏,抓住老鼠并不吃掉,而把老鼠放了,再抓,最后才吃掉。
乐曲结构:
A(1—20)
猫——中速,骄傲地、懒洋洋地走向高处,凶险的目光窥视周围。老鼠——快速,在屋里很轻、灵巧地跑来跑去。
猫和老鼠——速度稍慢,猫在屋里冷漠的巡视;速度非常快,猫追老鼠,老鼠灵活的躲来躲去后胜利的逃跑。
B(21—50)
老鼠——快速,老鼠逃掉后很得意,轻快地跑上跑下。
猫——非常慢,猫懒洋洋的睡着了。
A′(51—72)
老鼠——快速,老鼠仍极其灵巧地跑来跑去,故意挑逗。
猫鼠大战——速度非常快,力度很强,老鼠紧张地跑动,猫凶狠的追逐,最终猫追到了老鼠。
尾声(73—83)
慢速,屋子又恢复了平静,老鼠一瘸一拐的悄悄溜走了。
二、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乐曲《猫和老鼠》,感受乐曲的情绪及情境。
2.能听辨猫、老鼠两个主题,并能随着音乐联想。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感受速度变化,体会音乐丰富的情绪。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敢于听音乐联想猫和老鼠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老师介绍四个形象:喜洋洋与灰太狼、猫和老鼠。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老师先给大家介绍四个小动物,他们是羊和狼、猫和老鼠。这些动物有一个特点,狼和羊、猫和老鼠他们互为天敌,当他们相遇时一定会上演激烈的斗争。
(2)听音乐,表现了哪两个形象。(第一乐段)
下面咱们来听一段音乐,你感受一下音乐表现了哪两个动物,为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说明原因。
有的同学说音乐的速度非常快,有的同学听到了音乐中轻巧的节奏仿佛在模仿老鼠,大家说的都很好,这段音乐描写的是猫和老鼠激烈的斗争。
2.新课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有趣的音乐《猫和老鼠》。
(2)初听:听辨演奏乐器。
首先请你完整的聆听,感受音乐的情绪、速度的变化以及演奏乐器。
相信同学们一定听出乐曲是钢琴独奏,速度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情绪时而紧张时而悠闲。
(3)作曲家介绍:美国作曲家科普兰。
这首作品是由美国作曲家科普兰作曲。
(4)聆听第一乐段:
①聆听猫、老鼠的音乐主题。
(猫)下面我们就来分别听一听这两个形象用音乐是怎样表现的。首先请你听这段音乐表现的谁?为什么?
(老鼠)接下来调皮的老鼠要出场了,你听它灵巧的身体上蹿下跳呢。②分析速度特点,老师现场示范。
(猫)这段音乐开始的速度是中速,好像一只猫懒洋洋地走向高处,凶险的目光巡视着周围。下面老师弹钢琴你再来感受一下。
(老鼠)下面老师弹琴你来感受一下这只上蹿下跳的老鼠。
③完整听第一乐段,联想故事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完整听一听当猫和老鼠相遇后发生了什么。
④分析速度稍慢——非常快的变化。
开始音乐的速度稍慢,好像猫发现了老鼠,之后速度加快,仿佛猫和老鼠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⑤完整听第一乐段。
猫抓到老鼠了么?咱们再来完整欣赏第一乐段。
同学们从音乐中一定感受到了,灵活的老鼠这次逃过了猫的追逐。
(5)聆听第二乐段:(教师引听)
①得意洋洋的老鼠。
你们听,老鼠正在得意洋洋呢。
②懒洋洋的猫。
这时猫在干什么呢?大家听。
这只猫竟然睡着了。
③分析速度。
同学们,这是音乐的第二乐段,速度是快速(得意洋洋的老鼠)和非常慢(睡着的猫)。
④完整听第二乐段。
咱们再来完整欣赏音乐的第二乐段。
(6)聆听第三乐段:
①听一听有熟悉的旋律吗?
接下来我们进入音乐的第三乐段,首先请你听一听,这段音乐中有你熟悉的
旋律吗?
大家一定听到熟悉的旋律了吧,原来这只调皮的老鼠又出现了。②老鼠再次出现后,又发生什么了?
咱们听音乐讲述老鼠再次出现后,发生什么了?
猫鼠大战又一次打响了。是不是比上次更加激烈,速度非常快,力度很强,老鼠紧张地跑来跑去,猫凶狠的追逐,紧追不舍。
(7)聆听尾声:
①分析速度,学生联想。
突然,音乐静了下来。听听这次猫抓到老鼠了么。
音乐的速度是慢速的,仿佛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②老师现场示范,启发学生。
请你注意老师演奏的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
这段音乐速度慢,力度弱,你能联想到什么?再听一次。
仿佛老鼠一瘸一拐的悄悄溜走了。
(8)完整听全曲。
下面咱们完整欣赏这首钢琴独奏曲《猫和老鼠》,请你注意两个音乐形象的出现、音乐速度的变化和故事的发展。
3.小结
今天这节音乐可我们欣赏了钢琴独奏曲《猫和老鼠》,认识了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希望你能记住这首有趣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