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文言文教案三篇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综合质疑。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构思严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懂得有书必须认真读的道理,培养刻苦好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对比阐明道理、层层深入论证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设想:
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读读、讲讲、练练,力争在课内熟读成诵;研读重点语段,学习本文运用对比阐明道理的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本文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的写作特点。
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书海茫茫,读书要借书,这是常有的事。当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书时,你在激动兴奋之后,便会埋头攻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对自己已有的书,虽然也是需要学习的,却缺乏那种兴奋感和迫切阅读的激情。在这方面大概大家都有所体会,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生借书说》就议论了这个问题,看看课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他的认识是否一致?
二、预习检测
1、 文体:“说”是古代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
2、有关作者: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代文学家。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3、有关字音: 枚( ) 斋( ) 俟( ) 辄( ) 俸 ( ) 吝 ( ) 惴惴( ) 摩玩( )素蟫( ) 庋藏( )
三、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要求:自由读,认真专注,边读边圈点批注。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停顿,尤其是一些长句的停顿。)
1. 读不准的字音 :汗牛塞屋 (sāi)若业为吾所有(wéi) 辄省记 (xǐng)
时蒙卷轴(juàn)
2. 断句
如: 黄生允修|借书(主谓之间要停顿) 然|天子读书者(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接后要停顿) 小结: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 二是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应停顿。
3.个别小组读文,其他小组点评。
(二) 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要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下注释、工具书,试译全文。先解释重点词语,后译句。有疑问的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到邻组求得帮助或问老师。) 1、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2、质疑、解疑 3、归纳本课的重点实词和所出现的文言现象。
(1)重点实词: 授以书 而强假焉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必高束焉,庋藏焉 家贫难致 辄省记 落落大满 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2)古今异义词: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对别人妻子的尊称)
(3)一词多义:
子:子不闻藏书者乎( 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儿子 )
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 但是 ) 非独书为然 ( 这样 )
(4)特殊句式: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判断句)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省略句、倒装句)
若业为吾所有(被动句)
(6)本文中虚词“焉”、“而”的用法。 焉: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②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句中语气助词,作形容词词尾,同“然”。)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以上③④句三个“焉”都作兼词“于是”讲,相当于“在那里”。于,介词,在。是,指示代词,那里。“强假焉”译为“在有东西的人那里勉强借来的”;“高束焉”译为“把东西捆起来高高地放在那阁板上”,可活译为“……放在高高的阁板上”;“庋藏焉”译为“收藏在那里”。) 而:①授以书而告之日(并列连词,一说,递进连词,并且。) 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转折连词,却。) ③必虑人强取,而惴惴焉(因果连词,因而。) ④归而形诸梦(顺承连词,可不译,或译“就”。) ⑤吾不得而见之 ⑥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⑤⑥句三个“而”均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⑤句可不译,⑥句不译) ⑦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⑧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⑦⑧句均连接两个句子,可不译。
(三)了解本文的结构层次:
第1、2段,就黄生借书一事,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第1段,是这一部分的总领,说明以下的话是专对黄生而言。
第2段,用藏书者不读、借书者快读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书非借不能读”。
第3段,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作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借书读必专”,再次证明“书非借不能读”。
第4段,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勉励黄生把握机遇,勤奋读书。“公书”与“吝书”、“幸”与“不幸”对比,很有说服力。 结尾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再次表明对黄生的期望。
四、布置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从文章的各方面进行质疑,自问自答,至少三题。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领悟主旨。
1、文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明确: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列举哪三种藏书者不读书的例子?(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①皇帝藏书很多,但是读书的很少。 ②富贵人家藏书很多,可是读书的不多。 ③祖辈父辈收藏书籍、子辈孙辈丢弃书籍的事情很多。
3、本文第一人称代词有哪些?你掌握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哪些?
明确:本文第一人称代词有:吾、余、予;我们掌握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尔、汝、子。
4、“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
5、“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这句话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句话是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 ……此处隐藏1432个字……学重点
1、在线测试
2、网上搜索有关文言文复习资料
三、教学设想
1、介绍文言文整体阅读解题的步骤。
2、学生在线测试,体会解题步骤。
3、教师当堂讲解。
4、学生搜索有关资料,解决自己文言文复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归纳文言文知识要点,或归纳文言文复习的方法、策略等。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教师打开演示文稿,介绍“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要具工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常常是读完一篇就去选,事实上这是极不正确的,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体阅读
要求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
要求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
2、利用好最后那道题(还有实词解释题和题句子翻译题)
因为此题相当难,但命题往往说有一项不符题意,那么就是说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个小问题。那么通过看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内容马上会成竹在胸。
第三步:重读全文。
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特别提示:有些学生在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非常普遍。其实,高考所选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力量,善于前后推导,一步步走完解读过程。在解决个别难点和正确把握文意、准确翻译文句时。要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另外,从以往高考来看,不少考生在做文言题时丢分往往丢在不注意审题上,例如问的是“全都直接表现某某人热爱国家、不畏强敌的言行的一组是哪项”,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这样的重要词语,造成所答非所问。或者是平时训练多了,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当出现“间接表现了”或“反衬出”之类要求时,又不能进行正确答题了。因此,在做文言练习时,教师要多加引导,切实完成文言应试阅读步骤注意审好题,使学生能多积累一些考试经验。
应该说文言解题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复习当中必须让学生加以掌握和运用。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切记!!
(二)在线测试
1、完成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在线测试。
步骤如下:打开桌面的“网上邻居”,再打开“teacher”,打开“文言文”文件夹,双击“在线测试”图标,打开“在线测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点击正确的选项,完成试题后,用鼠标点击“提交”,即可知道得分和答案。(注:本次在线测试选自“中国语文柳州在线”)
请一个学生操作并广播全体。然后学生作答(约13分钟)。如果有学生很快完成,可要求其双击“20xx”图标,完成20xx年春季高考文言文试题在线测试。
2、教师询问测试情况,讲解试题。
按15、12、9三个分数值,要求学生举手,以便了解测试情况。
问:对答案以后知道错在哪儿了吗?要想知道详细的答案,请双击“xxjd”图标,看“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译文及详细解答”
第1题:C,樵:柴,名词。
第2题:A,A前句中的“故”为“特地”之义,副词;后句中的“故”为“故意”之义,副词。B句中的两个“每”都为“每当......时候”之义,副词。C句中的两个“因”都为“经、有”之义,介词。D句中的两个“及”都为“到”之义,介词。
第3题:A,(1)与(2)相同,都是主谓式的陈述句,(3)与(4)不同,(3)是判断句,(4)是短语不是句子。
第4题:B,B中的“先其将归”的意思是“在胡威将要回京前”。
第5题:A,③是都督的行为,依据此排除C、D,⑤是陈述胡质对下属官员的处罚,依据此排除B,其实⑥也不能说明。
第6题:C,由原文中的“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可知,胡质帐下都督并未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
(二)搜索文言文复习有关资料,开展自主学习
引入:老师刚才提供的网上测试和答案都是通过搜索从因特网上得来的。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很好用的搜索引擎。
1、介绍Google搜索引擎
教师演示并广播全体,在地址栏输入,按回车键。在文本框中输入“文言文+在线测试”,单击“Google搜索”按钮,即可查询需要的相关网站。
Google只会返回那些符合您的全部查询条件的网页。不需要在关键词之间加上“and”或“+”。如果您想缩小搜索范围,只需输入更多的关键词,只要在关键词中间留空格就行了。Google运用智能型汉字简繁自动转换系统,为您找到更多相关信息。Google搜索不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所有的字母均当做小写处理。例如:搜索“google”、“GOOGLE”或“GoOgLe”,得到的结果都一样。
提问:某同学你刚才通过在线测试或者在平时复习中感觉到自己在文言文的那一方面知识比较薄弱?你能从网上查找这些方面的资料来提高吗?请你操作给大家看。学生练习操作,并广播全体。
2、练习搜索文言文复习有关资料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输入查询内容,单击“Google搜索”按钮,查询相关资料。要求同学根据自己的需求查询资料,并归纳整理。小组上网辅导员巡回指导上网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查询。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查询。
通过阅读网页相关说明可以了解到网页的内容,用鼠标右键点击想打开的网页,选择“在新窗口打开”即可打开相关网站。
3、教师提问查询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教师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学习了怎样通过因特网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我希望日后大家能正确利用因特网,使之为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更好地服务,而绝不是让我们成为网络的俘虏。
七、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针对自己的实际,就文言文复习的某一个专题制作一个演示文稿,供大家交流参考,下星期一语文课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