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案

时间:2025-03-31 10:06:29
【必备】邓稼先教案3篇

【必备】邓稼先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邓稼先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邓稼先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学习重点:

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学习难点:

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三、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根据以下段意划出段落起止: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播放相关视频。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四、思考:

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总结: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六、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第二课时

一、思考: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二、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三、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四、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五、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含义深刻的特点。

七、个性化备课

八、教学反思

邓稼先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小段。

2、 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 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第一部分写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

  教具准备:

《祖国》录音带、小黑板(写六种方式、《祖国》歌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激情入景:

二(4)班的同学们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首届艺术节中,我班荣获了第一名……这节课,希望同学们有好的表现。

2、 材料分析:

(1) 1842年8月,中英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 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邓稼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 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 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 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 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d. 作者在叙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

全班讨论,教师归纳:运用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强调他跟奥本海默气质品质不同;又能肯定他们为国家功臣,同属伟大的科学家。

e. 小结:

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这就使第九、第十两小节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饱含赞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 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五.巩固拓展

1.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2.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

十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 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 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 整体感悟

1. 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 品味探究

1. 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 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 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 齐读三、四小节。

b. 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 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 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 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 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 评议总结

1.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 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

《【必备】邓稼先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