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5-03-31 10:06:22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大气环境

一、重点内容分析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气压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图,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

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 ……此处隐藏9302个字……),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1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1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旱涝灾害寒潮

发生的时间夏秋季节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风、雨雪、冻雨

1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1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2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同学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然后通过习题进行练习,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地理的考察中,每一道题包含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3

世界各大区域经济状况:

一、东亚:

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

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

二、东南亚:

1、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国);

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

4、工业发展迅速;

三、中亚:

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1)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积大;

b.光照充足;

c.温差大;

(2)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

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四、西亚和北非:

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特产: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榄油;

(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

(4)伊拉克椰枣;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热带经济作物;

2、采矿业;

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

六、西欧: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七、北美:

1、农业-高度机械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4

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

2. 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

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经过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 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什么?

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完全、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劳动条件等

5. 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

①北大西洋航线;

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③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

④北太平洋航线

6. 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

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 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

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